您的位置:首頁 >教育 >

《天龍山倡議》發(fā)布 支持文物原屬國追索流失文物

中國網7月26日訊 7月24日,“新時代石窟寺保護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召開。

會議在國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指導下,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人民政府主辦,太原市文物局承辦。

“新時代石窟寺保護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召開(國家文物局供圖)

研討會上,國內石窟寺保護利用領域的專家學者首先圍繞新時代石窟寺保護研究與實踐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裕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崔劍鋒、上海大學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院長黃繼忠、新疆龜茲研究院研究員趙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霍政欣、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崇峰、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郭青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巖石分別以流失海外天龍山造像之追尋、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檢測研究分析、天龍山石窟雕刻風化與水害問題治理、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研究、石窟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法理思考、中小型石窟寺保護問題的應對策略——以重慶市為例、從云岡石窟近年發(fā)掘和清理談石窟寺考古的意義、敦煌石窟的保護與未來任務思考、論北朝皇家石窟佛寺與都城營建的關系為題,介紹了我國石窟寺流失文物情況、石窟寺保護利用現(xiàn)狀及未來發(fā)展展望。

本次研討會恰逢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儀式,與會專家學者有感于我國政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堅定信念和堅決行動,通過研討和交流,一致決定發(fā)出關于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天龍山倡議》。倡議闡述了中國石窟寺保護研究領域專家對石窟寺流失文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強調中國石窟寺的重要價值和其體現(xiàn)的理念精神,譴責歷史上戰(zhàn)爭劫掠、盜竊、走私等行徑對中國石窟寺造成的嚴重破壞,認為中國石窟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事關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更是保護全人類共有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工作。

為促進更多石窟寺流失文物回歸中國,倡議進一步提出:支持中國政府對中國海外流失文物擁有所有權的原則立場,支持文物原屬國追索流失文物的正義事業(yè);發(fā)揮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作用;鼓勵文物商店、文物拍賣公司、收藏者等市場參與方提高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各項工作;呼吁各國建立發(fā)展歷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規(guī)則體系,健全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合作機制。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