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教育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可以這樣拍

4月17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在京舉行研討會。與會專家指出,這部劇通過對1915年到1921年這個“覺醒年代”的藝術再現,填補了黨史創(chuàng)作空白,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必然性。劇中沒有生硬刻板的說教,沒有貼標簽喊口號,沒有臉譜化、概念化,而是真正抓住“講好故事”這個電視劇文藝創(chuàng)作的核心要義,在重大題材作品中見神韻、見風骨、見人心,給重大題材創(chuàng)作帶來很大啟發(fā)。

清明節(jié)

觀眾給劇中英烈掃墓獻花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優(yōu)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覺醒年代》于今年2月1日至3月19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首播,隨后在北京衛(wèi)視和安徽衛(wèi)視二輪播出,引發(fā)熱議不斷,熱度口碑持續(xù)增長。首輪播出中,該劇在同時段播出劇中持續(xù)占據榜首,收視率穩(wěn)居中國視聽大數據排行榜第一,網絡評分高達9.2分,超七成網友給出五星好評,四星以上好評占比超過94%,打破了黨史題材電視劇的多項紀錄,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樹立了新典范。

今年清明節(jié),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陳延年、陳喬年的墓前放滿了鮮花,很多人是通過《覺醒年代》知道了他們。這部劇激發(fā)了觀眾的愛國主義熱情,形成了強大的共情和共鳴效應,更為可貴的是該劇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離,讓90后、00后年輕人產生信念感、使命感。在電視劇收官后,網上有人問,《覺醒年代》有續(xù)集嗎?網友回答,你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續(xù)集。

“《覺醒年代》在視聽層面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感召力,與劇集引發(fā)的觀眾贊嘆,一起形成了當下中國文化景觀中的‘覺醒’現象?!?/p>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道新談道,電視劇播出后,無數觀眾通過密集的彈幕表達了他們的觀劇感受,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這種跨越百年感受到的震撼,與其說是一種純粹的藝術感召力,不如說是一種跨越歷史的思想探索與代際對話。

中國文聯(lián)原副主席、文藝評論家李準評價說,《覺醒年代》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上實現了新的拓展和突破,立起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和播出效果的又一個新高地。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副會長李京盛指出,《覺醒年代》在堅持歷史史實上做到了扎實,編劇龍平平是黨史研究專家,懂黨史的人又會寫戲,是創(chuàng)作這部革命歷史題材劇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劇本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在主題和立意的表達上明確了目標——努力追求藝術創(chuàng)新,實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審美上的新突破。劇作將宏大敘事與個人命運敘事、情感敘事高度融合。劇中的革命者不但有個人的革命經歷,更有家庭生活、情感生活。陳獨秀在劇中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袖,也是一個父親,跟他的孩子有強烈的代溝。“父親,丈夫,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黨的創(chuàng)始人,共同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就是讓觀眾認可這部作品的理由所在?!?/p>

追完劇

相當于學習一遍黨史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