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開始又一波凈值回撤,目前還沒有結束?!闭秀y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就近日理財市場凈值波動下有理財公司1億元自購旗下產品,對中新經緯表示,“回購只是傳遞穩(wěn)定市場信心的一種舉措,不意味著什么。”
凈值波動,市場連續(xù)調整,理財市場又到了“信心比黃金”的時刻。
“此輪信用債市場下跌引發(fā)的銀行理財行業(yè)危機尚未結束。”12月24日,華夏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苑志宏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高峰論壇上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原有的本金安全、收益穩(wěn)定的市場形象已被顛覆,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信心受到很大損傷。
(資料圖)
“目前,市場已經形成明顯的正反饋效應:債市下跌—產品凈值回撤—客戶贖回—產品被迫賣債—債市加速下跌—產品凈值進一步回撤—客戶繼續(xù)贖回,如不及時阻斷這一鏈條,極端情況有可能引發(fā)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系統性兌付風險。”苑志宏說。
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張昌林也在同一場合表示,11月以來的債券市場波動影響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全停息,理財產品某種程度上也遭遇了比較大的信任危機。
“這迫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作為理財產品管理人對凈值化轉型的理解,和廣大投資者、理財客戶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張昌林反思道,“我們的產品定位、產品體系是不是理財投資者需要的產品定位、產品體系?這兩個問題是我們站在今天時間點需要認真思考和回答的。”
理財產品凈值回撤根本原因為何?
2022年是資管新規(guī)過渡期結束后銀行理財正式進入凈值化運作的第一年,卻遭遇了兩輪明顯市場沖擊。3—4月,A股市場單邊大幅回調導致銀行理財凈值回撤;11月中旬至今,債券市場單邊大幅調整再度導致理財市場凈值回撤,出現大規(guī)模贖回。
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汪圣明也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高峰論壇上對本輪債市調整作了詳細分析。他表示,本輪信用債大跌僅次于2016年12月最大跌幅,債市跌幅和宏觀基本面、廣譜利率走勢背離,對一級市場形成沖擊。而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從攤余成本法向市值法估值轉型,底層資產價格波動顯性化,直接穿透至產品表面,產品凈值波動明顯增加。因此,債市大跌與理財市場形成正反饋。
根據銀行業(yè)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fā)布的《中國銀行業(yè)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年上)》,截至2022年6月底,凈值型理財產品續(xù)存規(guī)模27.72萬億元,占比95.09%。而配置方面,投向債券類資產余額為21.58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67.84%;其中持有信用債15.29萬億元,占投資資產的48.07%。從評級來看,理財產品持有AA+及以上的信用債規(guī)模達13.01萬億元,占持有信用債總規(guī)模的85.09%。
“銀行理財是信用債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占同期信用債市場總規(guī)模的35%和同期銀行理財總資產規(guī)模的48%。受市場影響,銀行理財收益和凈值顯著回撤?!痹分竞暾f。
苑志宏統計,11月份中旬至今,1年期AAA城投債收益率上行80個bp,1年期AA+城投債收益率上行100個bp,1年期AA城投債收益率上行120個bp。同期銀行理財收益和凈值則顯著回撤,截至12月16日,期間收益率在0及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占比近60%,凈值在1及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占比近1/3。
“雖然單跟債券市場過往比,本次短期波動比較劇烈;但是從絕對收益影響來看,它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比波動都不算大,但為什么會導致投資者的恐慌?”張昌林說,“除了投資者對波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銀行理財產品體系、產品結構、風險收益定位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他表示,目前銀行理財持有資產平均久期在兩年左右,更多在兩年以上;而產品期限大部分在3~6個月,期限錯配有好幾倍,容易放大收益波動。
然而,理財公司當前的產品格局更多是身不由己。
目前,銀行理財的客群仍以銀行儲蓄客戶為主,低風險偏好,對理財產品保持著低風險甚至是保本的認知。因此,理財公司創(chuàng)設產品時,不約而同將絕對收益作為主策略,而國內金融市場上,絕對收益資產構建的可選產品不多,理財公司不得不選有一些票息價值的固收資產,特別是標準化的信用債市場。
“因而,面對市場波動,低風險甚至有保本思維的客群反應就是贖回?!蓖羰ッ髡f,而資產端的交易卻缺乏流動性以支撐資金端的大規(guī)模贖回。
銀行理財如何避免凈值大幅回撤?
為避免投資者“羊群效應”式集中贖回,和其導致的市場踩踏,張昌林認為,理財產品要回歸短中長期不同產品風險定位。比如,短期產品應該主要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而對于中期產品定位1~3年,以及3年以上的長期限產品,可根據不同客戶不同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回報要求設計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并進行相對應投資運作和風險管理。
同時,還須降低短期產品收益預期,從而實質性降低短期產品的風險敞口;并且針對中長期的不同風險等級事先設定風險收益特征,嚴格做好波動管理。
“理財產品核心競爭力是‘穩(wěn)’,凈值波動小,為客戶創(chuàng)造穩(wěn)定收益,滿足廣大銀行低風險客群的投資理財需求?!苯ㄐ爬碡斢邢挢熑喂径麻L劉興華認為,無論是產品投資策略、資產選擇,還是制度設計,都應該圍繞理財特色展開。
他也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高峰論壇上表示,相應監(jiān)管制度設計亦應為理財產品穩(wěn)凈值、穩(wěn)收益提供更多政策支持。理財公司在產品設計方面上則要加大對資產持有到期策略的運用,推出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產品滿足投資者需求,在震蕩行情下加強低波資產的配置,減少凈值波動。
因此,建信理財、工銀理財、蘇銀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近日相繼發(fā)布產品公告,推出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產品。此外,多家理財公司采取了各種措施積極應對。如,適度降低債券資產久期、加強配置性價比突出的資產等,努力控制凈值回撤程度。
董希淼則認為,攤余成本法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其優(yōu)點是凈值幾乎沒有波動,收益曲線更加平穩(wěn);缺點是難以將底層資產的風險變化及時傳遞給投資者,不利于投資者教育以及理財產品剛兌預期的打破。
“要解決理財產品凈值大幅波動的問題,理財公司并不能僅依靠攤余成本法,最核心的是提升投研能力和培養(yǎng)投研人才,提升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與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相匹配?!倍m嫡f。
具體如何提升投研能力,為老百姓守好“錢袋子”?汪圣明認為,需要培育一個相對開放的資管市場,鼓勵理財公司走出非銀資管發(fā)展模式,促進行業(yè)間互補性的供應合作,防止市場同頻共振。在此基礎上,理財公司要使投資端資產組合構建更加均衡,更注重流動性。
“不能僅從客戶對收益預期的角度出發(fā)構建資產;更應該自上而下,從宏觀風險因子的大格局來做資產配置方案和相應資產構建。這樣就會有更寬闊的空間或視野來處理產品流動性等微觀問題?!蓖羰ッ髡f。
此外,他認為,如何通過客群風險偏好、資金來源多元化來增強資金端穩(wěn)定性和黏性,亦是理財行業(yè)需要思考的緊迫問題。
總體而言,雖然資管新規(guī)打破了剛兌,但在凈值化波動的市場考驗中,卻讓脫胎銀行的客戶定位、守牢“絕對收益生命線”,形成了理財行業(yè)共識。
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海璐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會高峰論壇上表示,未來仍要以絕對收益回報作為主要投資目標,進一步發(fā)揮銀行理財在信用投資研究的稟賦優(yōu)勢,在努力獲取信用利差回報的同時,切實防范好信用風險;持續(xù)提升價值創(chuàng)造能力,在低利率、“資產荒”的市場環(huán)境下,努力為客戶挖掘更多的優(yōu)質資產,積極穩(wěn)妥地加大對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
“我們要從絕對回報的理念出發(fā)構建投資策略,建立止盈、止損的產品管理紀律,穩(wěn)健經營。”張昌林說,不斷優(yōu)化投資管理策略和流程;并且基于嚴格的主動風險預算管理思維,將動態(tài)調整的風險預算控制在設定的范圍內,從源頭上控制理財的凈值波動范圍。
凈值化2.0時代銀行理財如何“自我革命”?
歷經三年艱難探索,當前,理財產品建立起“三單”管理制度,每支產品單獨進行會計賬務處理,實現風險隔離,完成了凈值化轉型1.0的任務,實現了產品收益衡量指標由預期收益率向凈值變動轉型,進入以“凈值化管理”為主要特征的2.0時代。
不過,如何更好進行凈值化管理,年內市場已經給理財行業(yè)接連上了兩課。未來理財業(yè)務發(fā)展依然面臨挑戰(zhàn),隨著理財市場深度發(fā)展和逐步擴容,差異化的戰(zhàn)略定位重要性凸顯。
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段兵認為,從國際先進資管市場經驗看,精品型資管機構往往可以另辟蹊徑、彎道超車,這些資管機構不以規(guī)模論實力,而以專注特定資產品種和特定策略深耕特定客戶群體,同樣擁有穩(wěn)固的市場地位。
“2022年之后,制度優(yōu)勢和階段性紅利已全部消失?!痹分竞暾f,“銀行理財規(guī)??焖僭鲩L的局面很難再現,甚至有可能出現階段性下降。直至銀行理財在大資管版圖內重新找到明確定位,并在某個方面建立起相對競爭優(yōu)勢?!?/p>
他認為,銀行理財運作模式和產品特征與公募基金基本一致,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將轉向存款,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將轉向公募基金。而目前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相比,在稅收政策和銷售渠道等方面存在明顯劣勢。因而,打造差異化核心能力是銀行理財業(yè)務發(fā)展的“破題之鑰”。
段兵認為,差異化戰(zhàn)略定位的挑戰(zhàn)之外,當前,銀行理財還面臨人才隊伍與市場化機制建設的挑戰(zhàn),信息系統建設與數字化運營能力的挑戰(zhàn),標準化資產供應短缺的問題等,且風險管理工具缺乏,以及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等問題均須進一步解決。
“客戶對理財凈值波動的認知與風險承擔能力亦尚須提升?!倍伪J為,理財公司還應結合商業(yè)銀行客群特點,建立適應銀行理財的投教體系,為行業(yè)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客戶基礎。
“如果說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投資者教育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的話,那么理財行業(yè)機構主體能力建設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個十分現實的課題,兩手必須同時硬?!苯汇y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宏良說。
他認為,銀行理財發(fā)展過程中,為追求規(guī)模,理財產品業(yè)績基準設定偏高;且為追求收益達到偏高的業(yè)績基準,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杠桿、久期安排往往呈現出“死多頭”的特征,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的考量被嚴重弱化;為追求銷售,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不夠清晰,使得同屬風險偏好二級(穩(wěn)健型)的同類產品形態(tài)凈值表現差異甚大等量的問題顯現。未來,須擁抱變化,深入做好資產與負債的匹配性管理。還要堅持風險為本,全面提升符合銀行理財屬性的專業(yè)能力水平。
“如果說,資管新規(guī)以前銀行理財的競爭是拼速度、拼爆發(fā)的短跑,那么現在則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實力、耐力和定力,只有堅持長期穩(wěn)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經營理念才能贏得市場的信任與選擇?!蓖鹾h凑f。(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