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尼頒布棕櫚油出口禁令,棕櫚油期貨價格再度走高。
國內商品期貨4月22日夜盤開盤,油脂商品多數上漲,棕櫚油期貨一度大漲超7%。
棕櫚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并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而印尼將限制棕櫚油的出口,也提振了其他植物油的需求前景。當地時間22日,洲際交易所(ICE)加拿大油菜籽期貨飆升至紀錄新高,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一度上漲超4%,達到每磅83.21美分的歷史新高。
目前,全球棕櫚油產區(qū)以印尼和馬來西亞為主,其中印尼更是占據了全球棕櫚油60%左右的產量。印尼及馬來西亞依靠自身生產優(yōu)勢,同樣是全球最大的棕櫚油出口國,兩國出口量總額占比90%。
據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4月以來上漲11%,年內漲幅近35%。而庫存不增反降,對棕櫚油期價繼續(xù)構成支撐,馬來西亞棕櫚油局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末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連續(xù)五個月下降,出口增幅超預期,進口大幅下降,抵消產量增幅。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棕櫚油消費完全依賴于進口,是世界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費品種。
受國際油脂價格沖高帶動,國內植物油脂期貨品種價格也居高不下,國際市場上CBOT大豆期貨價格年初至今上漲約25%、美豆粕期貨年初至今上漲18%,國內期貨市場上,菜粕、棕櫚油、豆粕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年初至今分別上漲37%、34%、25%。
“原油價格與油脂價格關聯程度較高,高企的原油價格也是推高食用油價格的原因之一”。通聯數據Datayes分析報告指出,包括棕櫚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棉籽油等植物油對石油具有一定替代作用,其中棕櫚油是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隨著國際原油價格飆升,部分歐美國家把生物柴油計劃列入日程,有些企業(yè)利用植物油加工生物燃油,對食用油價格的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國內期貨市場上,隨著棕櫚油期貨價格持續(xù)上行突破12000元/噸,棕櫚油期權成交量屢創(chuàng)新高,棕櫚油期權主力系列P2205行權價格為10000、9000、8000和7000的看跌期權成交活躍,且增倉明顯,一度于3月4日期權期貨成交比19.8%,期權期貨持倉比63.9%,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市場對風險管理需求也在加大,方順聯合(寧波)供應鏈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棕櫚油基差交易為主的貿易型企業(yè)。公司業(yè)務負責人鄒海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于公司很擔心棕櫚油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已通過將基差與期權結構結合,能夠降低雙方成交的基差成本。
具體看來,公司選擇看跌三領口期權組合策略,對持有的500噸24度棕櫚油單邊頭寸進行保值。據鄒海龍介紹,公司在4月下旬賣出執(zhí)行價格為6810元/噸的看跌期權和執(zhí)行價格為7500元/噸的看漲期權,并買入執(zhí)行價格為7200元/噸的看跌期權,5月下旬平倉,期間棕櫚油價格從7300元/噸上漲到7510元/噸,公司利潤得到一定保護。
“接下來,在國內大宗商品保供穩(wěn)價等政策調控下,我國通脹水平有望保持在可控區(qū)間,但未來通脹走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一方面,在全球通脹高企的情況下,我國面臨輸入性通脹風險。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去年暴漲之后,今年年初以來天然氣、棕櫚油、原油等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再度出現明顯上漲,也對CPI形成一定上漲壓力。
對于棕櫚油價格后期走勢,國元期貨認為,從天氣情況開來看,近期東南亞降水增多影響收獲進度,4月產量恢復預期存在打擊。在進口利潤倒掛背景下,國內供應長期維持緊張的狀態(tài),在國內低庫存問題有效解決前,基差將維持高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