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美股開盤不久后,標普500指數直接暴跌7%觸發(fā)了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進一步蔓延,加之投資者擔心OPEC+可能會展開全面的原油價格戰(zhàn),恐慌情緒引發(fā)投資者瘋狂拋售美股。周一開盤僅4分鐘,標普500指數直接暴跌7%,觸發(fā)了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并在美東時間上午9:49恢復交易。然而在恢復交易后美股跌勢持續(xù),道指在低開1800點后,盤中跌幅一度擴大至2000點,隨后跌幅收窄至1500點。納斯達克指數跌幅約在5%。
事實上,由于熔斷出現(xiàn)過快,加之今晨交易量異常放大,多支股票甚至未能在股指熔斷前完成第一單交易。
沃途金融市場分析師、紐交所交易員馬修·切斯洛克回憶稱,這與2008年次貸危機不同,彼時美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每個交易日呈現(xiàn)1-2%的跌幅。相比之下,此輪暴跌幅度之大實在出乎意料。
切斯洛克形容道:“2008年,好比被一把錘子天天敲打。今天,這就是迎頭狠狠吃了一拳。”
什么是美股的熔斷機制?
熔斷作為一種市場交易的保護機制,就是交易所提前設定某個股價波動區(qū)間,當股市跌幅達到這個界限后,市場會自動暫停交易一段時間,為的就是使交易速度減緩,使投資者能夠充分了解市場情況,吸收信息并根據市場情況做出決策,防止恐慌性的拋售不斷擴大對市場造成負面的影響。
美股指數總共設置了三個熔斷界點,根據紐交所的規(guī)定:
如果標普500指數下跌7%,那么將觸發(fā)第一層級的熔斷機制,市場將暫停交易15分鐘;
如果復盤交易后股指跌幅累計擴大至13%,將觸發(fā)第二層級的熔斷機制,交易將再次暫停15分鐘;
隨后的復盤如果累計跌幅達到20%,當日交易直接停止,直至下個交易日開盤。
熔斷機制導致的暫停僅適用于美東時間9:30-15:25期間,在15:25分之后即便觸發(fā)一、二層熔斷機制也不會暫停交易。如果該交易日為半天交易,則適用時間變成9:30~12:25。值得注意的是,某一層級的熔斷機制當天只會觸發(fā)一次。
另外,在非美國交易時段,如果美股指期貨價格上漲或下跌達到5%就會觸發(fā)熔斷機制,觸發(fā)熔斷后,漲跌幅超過5%的期貨合約都無法成交。
美股熔斷機制的由來
促使美股推出熔斷機制的主要原因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在1987年10月19日,道指暴跌508.32點,跌幅22.6%。3個月之后,1988年2月熔斷機制出臺,10月首次開始實施。1997年1月,美國熔斷機制做出調整,將熔斷觸發(fā)閾值在原有基礎上分別增加100點。隨后在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工業(yè)指數暴跌7.18%,收于7161.15點,創(chuàng)下自1915年以來最大跌幅。這一天,也是熔斷機制在1988年引入之后首次被觸發(fā)。也就是說,加上今天的熔斷,美股設置的熔斷機制在32年期間只觸發(fā)了2次。
1998年4月15日開始對熔斷機制進行修正,主要修改了兩方面:一是提高閥值標準、確定10%、20%、30%三檔作為熔斷閾值;下跌的參照標準不以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而定,而是由紐交所在每個季度開始時,根據上一個月的每日收市平均值來確定觸發(fā)基準。
2012年5月31日,紐交所修改了股指熔斷機制,一是用成分股更分散化的標普500指數取代道瓊斯工業(yè)指數作為熔斷基準指數;二是將熔斷閾值從之前10%、20%、30%修改為7%、13%和20%三檔,新的熔斷機制自2013年2月4日起實施至今。
在美股的熔斷機制推出后,一直存在爭議。有投資者抱怨這個機制可能會帶來更多問題,不過支持方則認為熔斷機制能夠讓投資者冷靜下來退后一步觀察市場現(xiàn)狀,弄清楚自己接下來要干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