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戴姆勒公司拋出重磅新聞。其宣布計劃削減旗下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部門的員工數(shù)量,以節(jié)約成本,助力實現(xiàn)向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的顛覆性轉型。公司方面稱,此次大規(guī)模裁員意欲在2022年底之前節(jié)省超過11億美元的成本。
戴姆勒首席執(zhí)行官康林松表示,此次將在全球范圍內裁減1100個領導職位,占到了管理層的10%。此外,戴姆勒還將削減奔馳卡車業(yè)務3億歐元的人事成本和2.5億歐元的固定成本。
戴姆勒財務壓力由來已久
今年以來三調盈利預期
事實上,早在11月12日戴姆勒集團投資者大會召開前,歐洲當?shù)剌浾摼蛡鞒龃髂防諏?020年盈利預期下調數(shù)十億美元。在11月14日戴姆勒舉行的投資者日活動上,自5月份接替蔡澈成為掌門人的康林松首次與投資者面對面交流。由于受到2020年二氧化碳合規(guī)成本和汽車銷售市場下行的阻力,在今年接連發(fā)布利潤預警之后,康林松不得不壯士斷腕,擔負起重振集團,同時確保戴姆勒技術領先的壓力。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戴姆勒的財務壓力其實由來已久。首次發(fā)布盈利預警可追溯到2018年。數(shù)據顯示,2018年,戴姆勒營業(yè)利潤為111億歐元,同比下滑22%,凈利潤降至76億歐元,同比降低29%;進入2019年后,頹勢難改,戴姆勒先后三次下調盈利預期。戴姆勒還對外表示,2019年公司利潤或出現(xiàn)停滯,預計與2018年持平。
記者看到,盡管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但向電動化轉型的高昂成本以及遺留的柴油車排放造假問題,仍使得奔馳2019年的息稅前利潤率預期降至3%至5%。此前,戴姆勒集團發(fā)布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盡管戴姆勒營業(yè)收入達到426.5億歐元,同比增長5%,但受42億歐元特別支出和新車銷量下滑的影響,戴姆勒第二季度的息稅前虧損15.6億歐元,成為戴姆勒自2010年來出現(xiàn)的首次季度虧損;今年上半年,高達60億元的特殊支出更是將戴姆勒旗下乘用車的銷售回報率拉低至1.4%,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8.7%。
此外,在未來投入預算方面,戴姆勒計劃在2022年前投資100億歐元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和新建工廠,甚至遠超戴姆勒一年凈利潤。為此,康林松上任之初就表示,到2025年梅賽德斯-奔馳將壓縮研發(fā)成本。而作為全面削減成本計劃中的一部分,自然牽出了戴姆勒此次全球范圍內的裁撤1100個領導職位的大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汽車市場下行的背景下,其他汽車廠商同樣也在削減成本。10月份,福特汽車宣布下調全年業(yè)績預期;而大眾汽車首席財務官弗蘭克-威特也在近日公開表示,未來兩年將是汽車廠商們共克時艱的兩年。
內外部承壓
扁平化管理降本增效
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戴姆勒息稅前利潤達到26.9億歐元,同比增長8%??梢哉f相較上半年業(yè)績出現(xiàn)了明顯回暖。然而,對此康林松難言樂觀。“未來必須大幅降低成本,持續(xù)增強現(xiàn)金流。”康林松認為,如果投資者對戴姆勒一味抱有不切實際的財務預期,戴姆勒的長遠發(fā)展能力可能會受到重大打擊。
集團掌門人的如此審慎并非苛刻。事實上,面對歐盟碳排放法規(guī)的持續(xù)收緊、“新四化”的大幅投入以及來自傳統(tǒng)汽車以外的競爭壓力,作為曾經的全球汽車產業(yè)產品和盈利的領頭羊,戴姆勒一方面抵御著傳統(tǒng)車企的產品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追趕,另一方面,包括特斯拉等在內新興初創(chuàng)車企,也日益成為覬覦其江湖地位的不穩(wěn)定因素。
記者注意到,作為老牌競爭對手,得益于寶馬X3、X4以及i系列的旺銷,寶馬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1.6%,也成為BBA中總銷量唯一保持增長的企業(yè);奧迪方面,集團上半年獲利頗豐至25.8億歐元。同時根據奧迪集團預測,公司全年將實現(xiàn)盈利,預計其經營銷售回報率為7.0%至8.5%。
反觀電動車特斯拉,2018年24.5萬輛的交付量(僅為戴姆勒集團的7.2%),卻憑借德國4號超級工廠利好消息的加持,市值一度沖高至630億美元,不僅成功超越戴姆勒627億美元市值,更是榮膺全球汽車制造商市值季軍。
資深汽車分析師林示表示,面對汽車行業(yè)向電氣化和自動化的轉型,包括戴姆勒在內的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勢必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企業(yè)轉型,這就要求從組織架構上加強成本管控,節(jié)省開支,更加扁平高效地提升運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