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是和白話相對應(yīng)的一個詞語。什么是文言?很難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呂叔湘先生在《文言和白話》(1944年)中下了結(jié)論:白話是唐宋以來的語體文。文言與白話的根本區(qū)別,還是詞匯語法系統(tǒng)的差別。
歷史上,文言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正規(guī)的書面語。新文化運動以后,白話取代了文言的地位,成為全民使用的正規(guī)的書面語。近年來,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文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從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去認識,當下中小學的語文課程中都加強了文言的學習。
(資料圖)
一、文言之美:陌生的引力
文言之美,美在何處?打個比方說,讀慣了現(xiàn)代的白話文,再讀文言,猶如長發(fā)女子忽然剪了短發(fā)那般干凈、利落。該省的省,該略的略,在文言里,文字的經(jīng)濟,文體的峻潔,恐怕大家都得承認的。
文言的產(chǎn)生,與古人書面表達追求簡潔有關(guān)。在青銅、甲骨、竹簡上刻字或?qū)懽?,為了?jié)儉書寫的成本(人力與材料),就需要用盡量少的文字表達盡量多的意思。于是,古人有了一套有別于口語的成熟、穩(wěn)定的書面語。窗外有兩只鳥在叫,在嵇康那里是“交交黃鳥,顧儔弄音”;這次聚會來了好多人,在王羲之那里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不愛說話,在五柳先生陶淵明那里是“閑靜少言”;熱鬧和繁華都不見了,在張岱的夢囈里是“曲倦燈殘,星星自散”……這樣的書面語,確實有一種獨有的雅致之美。
誠然,作為一般人表情達意的工具,文言已經(jīng)讓位給了白話,平常不太有人會去使用了。那么,文言作為一種書面語言,它對現(xiàn)代人寫作還有好處嗎?寫作好比經(jīng)商,資源總是越豐富越好。畫素描的,鉛筆要從2B備到14B,寫作也是如此,你的錢包里不能只有“一張鈔票”——文言,方言,外來語,兼容并蓄,到了下筆的時候才能源源而來,左宜右有。力主白話文的魯迅先生,為自己校訂的《唐宋傳奇集》寫《序例》是這樣交代時間地點的:“時大夜彌天,璧月澄照,饕蚊遙嘆,余在廣州。”可見,先生是善于把文言的米用白話蒸熟、釀好,調(diào)成一杯雞尾酒的。翻譯《小王子》的著名法語翻譯家周克希先生在他的著作《譯邊草》里舉了個例子:英格蘭的民歌“Drink to me with thine eyes”,半個世紀前王光祈譯作“飲我以君目”,這樣的翻譯意蘊皆出,十分動人。他認為,精彩的譯作,常會感到里面有一種古文修養(yǎng)的底氣。無獨有偶,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的《四季之美》,教材里用了卞立強的譯文開篇第一句是“春天最美是黎明”,而林文月的翻譯是漂亮的四個字“春曙為最”。
如此看來,雅言是白話的根底和資源;白話文能否精致,與能否取法文言大有關(guān)系。當然,雅和俗是相對的,我們很難拿一個字詞來判斷它的俗雅,“騏驥”再雅,若說的是“騏驥怎么賣多少錢一斤”,也雅不到哪里去的。藝術(shù)的本質(zhì)是創(chuàng)造,所謂的“大俗大雅”是說俗到具有獨特性就又雅了。
這是從文字表達的角度談有點文言儲備的必要性。站在現(xiàn)代文明的土地上,我們自然不必把文言拉到“前臺”,用它來替換白話說話或作文,但它確實應(yīng)該是隱藏在我們身體里的“背景”——在文言的世界里,有著這樣一段歷史,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活著這樣一群人……我們很有必要去回望,去尋找,去完成身份和文化的雙重認同。
二、文言之難:世外桃源里的語言世界
文言之難,難在哪里?中學生學語文,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捠恰耙慌轮軜淙耍挛难晕摹?。文言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很少有小學生對文言能一見傾心的,個中原因作家林良在《中國文言》里講得非常清楚:“中國的文言不是一種真實的口頭語言,因為真正使用這種語言的真實社會,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且环N很有趣味的筆語,用現(xiàn)代觀念來形容,也可以說是一種印刷語?!袊擞谜鎸嵉恼Z言來思想,來交談,這一點跟世界上任何民族,完全是一模一樣。但是中國人另外用一種十載寒窗的方式來從事訓練,使人口比例上占少數(shù)的古讀書人,也能在腦中經(jīng)營‘印刷語’,這一點就跟世界上的任何民族不大一樣了?!?/p>
誠如此言,中國的文言,有一套特殊的語詞和特殊的語法。這種語言的傳播,不是靠口頭的交流,而是靠誦讀,靠視覺。中國人學習這種“筆語”是很吃力的,要用十幾年的時間專心致志學習,才能夠把這種實際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語言運用精熟。中國過去民智不開,跟運用的兩套語言的困擾大有關(guān)系。魯迅先生在寫他的《二十四孝圖》里面,說:“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yīng)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悔改?!弊x過魯迅先生文章的人都知道,他要表達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感情的時候,都會借助文言的語匯。但是他為什么要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礙白話,要把文言剔除呢?很顯然,“五四”那一代人希望科學、民主之光能夠普照中華大地;而文言因為遠離口語,很難被普通的一線民眾,尤其是底層的百姓所學習、所接受。因此,他們要推廣接近口語的白話來提升民智。
三、文言啟蒙:給孩子尋覓有趣、有料、有用的文言讀物
新文學運動開始的年代,前輩是先學文言,再做白話文的。今天我們是先學白話文,再學文言。文言在什么時候用什么材料啟蒙最合宜?各家有各家的觀點。華語小說家張大春說,小學六年級時他翻到一本舊書《史記菁華錄》,每個字都認識,但通句連行,既不會斷讀,又不能解意,只好請父親解說。父親說這個太難,給他念了幾句文言文,先從頭到尾念兩遍,又一個字一個字地解釋。將近50年后,他依然清楚記得那段文言:“公少穎悟,初學書,不成。乃學劍,又不成。遂學醫(yī)。公病,公自醫(yī),公卒。”父親給他解釋了這段話中文言詞匯的意思,他說到“死了”時,張大春笑了,父親立刻說:“懂了?”這個記錄在張大春的《文言啟蒙》里的故事,給我頗多啟發(fā)。在小學六年文言啟蒙課程整體設(shè)計上,我的實踐主張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 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出發(fā),搭建合宜的課程結(jié)構(gòu)
小學一、二年級,可以誦讀優(yōu)秀的古謠諺,如講二十四節(jié)氣的,講春夏秋冬的,講看云識天氣的。如“麥秀風搖,稻秀雨澆”“雨打五更,日曬水坑”,夏至后的天氣變化謠:“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九九八十一,階前鳴促織?!边@些古謠諺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自然和風俗,體會古典的情趣。其次是《聲律啟蒙》《笠翁對韻》一類的書,這些書是古時用來教蒙童屬對的?!皩賹Α边@種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方法,不講平仄、詞性等知識,而是把現(xiàn)成的好對子讓眼睛看熟,讓耳朵聽熟。一字對,兩字對,從簡到難,既認了字,積累了詞匯,懂得了古今中外花鳥蟲魚天文地理的常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韻感、節(jié)奏感以及和諧生動的藝術(shù)感。好的句子,不僅是用來看的,也是用來聽的。經(jīng)過聲律啟蒙的孩子,寫起白話文來也會關(guān)注句子的音韻和節(jié)奏。小學三、四年級,以課標提出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為根基,再擴充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的詩,不要全背、全懂或按順序背,整體可以先學“五絕”“七絕”,再學“五律”“七律”,重要的是找到感覺和興趣。而宋詞可以慢一點進入。詞里那些婉約、精致、細微的情感,那些渴慕和委屈,那些甜蜜和絕望,那些明的暗的發(fā)生在情感的角角落落里的浪漫和純情,在青春期讀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文學感受力和情感敏感度。過早地讀,則無法把詞的這種優(yōu)勢顯現(xiàn)出來。到了五、六年級,就可以正式開啟文言文的誦讀和學習了。此時,孩子的思維力和理解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又有了低段的聲律啟蒙、中段的古詩詞積淀,文言文的學習便是水到渠成。
2.內(nèi)容為王,尋覓淺近的文言啟蒙課程材料
“淺近”是一個表示程度的詞,沒有統(tǒng)一的科學標準,但筆者可以作一點解說。比如《唐詩三百首》的選讀,絕句比古詩淺近。古詩厚重,絕句輕盈。絕句常寫生活中的場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那種清凈、溫暖、節(jié)制的美躍然紙上。還有些詩人不那么著名,但詩句的語言和情感都干凈,適合現(xiàn)代小學生讀。如吳沆的《春游吟》:“鳥語煙光裹,人行草色中。池邊忽分散,花下復(fù)相逢?!庇秩鐒⒈s虛的《闕題》:“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有人以為淺近的文言文材料要短小,確實,拖沓、冗長、生澀與淺近相去甚遠,但并非短小的就是淺近的,單獨拎出一個句子來記誦道理,哪怕只有一句,恐怕也不一定淺近。古代的文言文中,言志抒情的文言散文地位比較高,但未必能吸引大多數(shù)學生的興趣;而選擇學生感興趣或者熟悉的故事,用他們不太熟悉的詞匯和語法進行講述,在疏通理解上就不會有畏難情緒,他們就樂意連蒙帶猜地去讀。
筆者曾將統(tǒng)編小學語文12冊教材中與文言元素相關(guān)的篇目列出來,成語典故、歷史故事、人物小傳、風土人情,包括各類寓言、神話等,找到相關(guān)的文言短文,鏈接語文教材并由此拓展,不僅讓學生積累了文言語言經(jīng)驗,而且了解了不少的文化常識,從而開闊眼界,增加文化積淀?!肚f子》中有“倏忽”與“混沌”,各種讓人驚悅的神話與引發(fā)哲思的寓言;《太平廣記》中“依山生,根在上”的倒生木,“食其一實,醉臥三百歲”的醉草,“掌中有面,七竅皆具”的海上人……書中的故事又多又好玩,堪稱“寶庫”,類似的故事在《山海經(jīng)》《鏡花緣》《博物志》里也能找到不少;袁枚的《隨園食單》就是一個吃貨的自白;而張岱的《夜航船》,既有類書的知識譜系,又保持了故事性與趣味性,讀一些確實是可以在從前夜航的船上聊作談資的,而他的《陶庵夢憶》中品茗、賞花、觀劇、訪古、宴飲等優(yōu)雅的場景,則是明清時期小品文的經(jīng)典之作。只要我們愿意下功夫,面廣量大的古籍經(jīng)典里有不少能引發(fā)學生閱讀文言文興趣的材料。當然,也不要只是一味迎合學生,只去尋一些低級的笑話逗學生,那是典籍中的邊角料而已。
3.緊扣重難點,設(shè)計易學樂用的導讀系統(tǒng)
小學生的文言啟蒙課程,需要一個怎樣的導讀系統(tǒng)?這很考驗教師,一方面要有對文言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有對兒童的體察。
第一,幫助學生讀懂。在文言學習中,語音、詞匯、語法三者中,詞匯是重點,這是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觀點。理由很簡單,語音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影響不明顯,而古今詞匯的意思變化很大,因此給學生的文言材料,要在詞匯的注釋上做到盡可能詳盡;而語法是關(guān)于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的概括,對于語言學家是珍貴的知識,但一般人無須掌握,啟蒙階段的小學生更不必談及。其次,對文意的理解離不開具體的語境。這種語境不能只停留在文白對譯上,更要對作者、對當時當?shù)氐谋尘斑M行必要的交代,努力拉近作者、文本和讀者的距離,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可以這樣來導入:
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在中國歷史上是無足重輕的一天。那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四個年頭了。在他被放逐的漫長歲月里,這一天過得也很平靜,沒有發(fā)生什么要緊的事件。如果蘇軾沒有在下面這篇短文中記下這個日子,恐怕沒有誰會記住它。然而,他記下了這個日子,于是,我們從此記住了這樣一個美好的文學的月夜。
久違了,還有誰記得上一回的月下漫步是哪一年?
第二,幫助學生讀通、讀好。誦讀是文言啟蒙學習最基礎(chǔ)也是最重要的活動。文言文單音詞多,語言高度凝練,朗誦的速度要比現(xiàn)代文慢,吐字要清晰,圓潤飽滿,這樣可以讓凝練的字詞得到充分的語音展現(xiàn),讓聽者盡可能地領(lǐng)會字詞的含義。在文言誦讀中,如果班級是個大林子,學生是林中之鳥的話,教師要做林中的那只領(lǐng)唱的鳥,帶學生誦讀??谡b耳聽,學生通過語氣品味,心知其意,是文言學習的“陽關(guān)大道”。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朗讀錄音,這樣,在教室,在家里,在車上,各種碎片化的時間,學生都可以讓錄音中的老師不斷為自己朗讀,一遍遍聽,一遍遍跟,文言的語感就形成了。
第三,把孩子讀聰明。文言啟蒙課的返本不是為了復(fù)古,而是再次創(chuàng)新。讀文言,絕不要把孩子讀成“冬烘”“遺老”,在字句之外,更要培養(yǎng)器識、風度、美感和智慧,要引導學生放出自己的眼光,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如讀了《詩經(jīng)》里的草木,去自然中為這些草木拍照制作資料卡;讀了《聲律啟蒙》,讓學生去園林走走,找找園林里的門額和對聯(lián),感受“入勝”和“通幽”、“延月”和“梳風”里對仗的情趣;讀了《隨園食單》,請學生效法做一道喜歡的菜;讓學生思考孟母三遷是否必要,讀讀同題的優(yōu)秀白話文……多元立體的材料和活動,讓文言啟蒙課與學生的當下生活和實踐活動對接起來。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學生讀文言,從面生變?yōu)槊媸欤薨櫟拿碱^漸漸松開,教師所有的辛勞就有了注解。當我們將優(yōu)質(zhì)的文言啟蒙課程放到孩子的面前,當一雙雙少年的手捧起它,把里面的一個個沉睡的文字叫醒……想想它們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紛紛揚揚出發(fā)的情形,就很美。
(張學青 作者單位系蘇州大學附屬吳江學校)
《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