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1年10月獲得第18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后,加拿大華裔青年鋼琴家劉曉禹可謂一鳴驚人。
還沒來得及回味冠軍的滋味,劉曉禹的人生就被推上了快車道。獲獎當晚,他就被拉去談接下來的演出計劃,發(fā)現(xiàn)自己接下來的幾個月都回不了家了。而演出計劃也一下子排到了2023年。
近日,正在首爾準備演出的劉曉禹通過網(wǎng)絡視頻的方式接受記者采訪。談及成為冠軍之后的變化,他表示:“頻繁的演出是我沒想過的,以前可能夢想過到處飛,但真正發(fā)生后又有些焦慮。突然這么瘋狂,我需要慢慢適應,習慣這個新的節(jié)奏。”
24歲的劉曉禹出生于巴黎,成長于蒙特利爾,但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他們每年都會回兩次北京,與中國的紐帶從未隔斷。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讓劉曉禹具有更強的包容性,更容易接受和自己不太一樣的東西。
父母寬松自由的教育,也讓劉曉禹養(yǎng)成了積極樂觀的性格,且愛好廣泛,“我的偶像不是鋼琴家,而是卓別林,他喜歡用樂觀積極的方式表達消極的東西,這點我非常欣賞。”
制勝法寶 琴技之外心態(tài)很重要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世界最著名的鋼琴比賽之一,素有“鋼琴奧運”之稱。獲得肖賽冠軍,劉曉禹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鋼琴家生涯。
由于疫情原因,肖賽延期一年舉行。在很多人因為疫情而消極的時候,劉曉禹卻真正沉淀下來。“疫情期間我減少了很多戶外活動,心里更靜了。那段時間我讀了肖邦的書和信,再去看譜子,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
談及比賽制勝的法寶,劉曉禹認為,除了琴技之外,心態(tài)很重要,“我只要能保證把平時準備的東西都展現(xiàn)出來,越接近平時好的狀態(tài)越好。”比賽前,劉曉禹已經有一年多沒有上臺了,為了保證自己的競技狀態(tài),他平時練琴的時候都在想象自己是在舞臺上,調動自己對聲音和空間的想象力。
由于一年多沒有上臺,這次比賽給劉曉禹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享受,而并非緊張。劉曉禹的參賽曲目,總體風格明亮,尤其是《瑪祖卡回旋曲》和《唐·璜變奏曲》這兩首肖邦早期作品。劉曉禹說:“我的性格是樂觀積極的,所以我呈現(xiàn)出的年輕時期的肖邦是非常符合我的個性的。”劉曉禹參加肖賽是24歲,這個年紀正好是和肖邦早期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紀相仿。“對于肖邦早期的作品來說,表達我自己就是表達肖邦,不用特別鉆研,反而是他晚期的作品,更需要體會內心豐富的情感和深度的東西。”
興趣產生 從小學音樂沒有壓力
或許對于很多琴童的父母來說,很難想象,能夠成為世界頂尖鋼琴比賽冠軍的劉曉禹從未有過練琴的壓力。他是在一個非常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長大,父母的教育很“佛系”,彈不彈鋼琴完全由劉曉禹自己決定。
“我不是神童。我學琴比較晚,從學習電子琴開始,過了好幾年才買鋼琴。我從小學習音樂就沒有壓力,主要以老師耐心為主,父母也從不逼迫我一定要彈到什么程度,我一開始每天就彈15分鐘、20分鐘。之后我對音樂興趣不減可能也跟這種寬松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系。”得益于輕松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劉曉禹樂觀開朗,愛好廣泛。用劉曉禹的話說,彈琴和打球、下棋、游泳一樣,只是他眾多愛好中的一個。而且他總是會從積極和善意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練琴之路 我選擇我負責
能走到肖賽的舞臺上,選手們的水平可以說都是非常出色的,但能有今天的成績,劉曉禹總結說:“技術和音樂已經分不開了,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拼的是藝術的審美和理解,這跟從小的生長環(huán)境和所接觸的事物都有關系,這些都是塑造個人風格的因素,而音樂和個人的風格是分不開的。我的愛好很多,愛好之間會互相影響,再加上我學琴的過程中沒有特別急功近利,也許就使得我的音樂呈現(xiàn)得比較自然。”
練琴的過程當然有過很辛苦的時候,年少的劉曉禹也曾想過放棄,“十五六歲的時候,曾有過不想彈琴的時候,后來離開了一段時間,自己想通了回來繼續(xù)練琴。”在這期間,父母讓他自己決定未來的路。從小,父親就不斷跟劉曉禹灌輸一個思想,“生活是你自己的,你要自己負責,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幼小的劉曉禹不懂父親的意思,隨著年紀的增長,劉曉禹逐漸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我現(xiàn)在可以理解父親的意思了。選擇鋼琴這條路是我自己的決定,沒有人能替代我去決定我自己的生活,我要為自己負責。”
奪冠之前,劉曉禹的生活更像學生,學習、練琴、游泳,一切都很規(guī)律。奪冠之后,劉曉禹的演出排滿了日程,他也變成了空中飛人,“每天都要直面各種瑣碎和麻煩的事情,要適應時差,也沒那么多時間練琴,更多的是用新式練琴法,在腦子里練琴。”對劉曉禹來說,一個新課題就是“要適應新節(jié)奏,想辦法找到自我成長和演出之間的平衡”。不過,劉曉禹還是非常期待能盡快回國演出,“以前回國都是寒暑假,最想念的就是好吃的,感受朝氣蓬勃的活力。比賽之后第一次回國,不知道在哪里演出,但是特別期待能盡快回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