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22號,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意大利期間舉行的中意第二次文化機制會議上,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lián)盟自制的原創(chuàng)中文歌劇《馬可·波羅》,作為交流項目之一被列入簽約儀式。該劇將于今年9月在意大利熱那亞的卡爾洛·費利切歌劇院演出。
在中意第二次文化機制會議上,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意大利熱那亞卡爾洛·費利切歌劇院正式簽署演出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運營打造的原創(chuàng)歌劇《馬可·波羅》將登上久負盛名的卡爾洛·費利切歌劇院的舞臺,為該劇院2019/2020演出季揭幕。能夠在習主席訪問意大利時達成這一合作協(xié)議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源自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近年來的未雨綢繆,集團董事長李金生說:“我們在2016年成立了一個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lián)盟,這也是為了響應習主席‘一帶一路’的倡議?,F(xiàn)在經(jīng)過兩年的發(fā)展,我們有37個國家的107家成員單位,三分之二是國外成員單位。在意大利我們有兩家成員單位,一個是熱那亞的卡爾洛·費利切,還有一家是威尼斯的鳳凰歌劇院。”
卡爾洛·費利切劇院創(chuàng)立于1824年,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歌劇院之一,同時也是改革開放后最早前往中國舉行演出的西方劇院。1986年,首次訪華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在歌劇《波西米亞人》中飾演男主角,讓當時的中國人得以親身感受意大利歌劇之美。時至今日,卡爾洛·費利切劇院藝術(shù)總監(jiān)朱塞佩·阿夸維瓦認為,此次合作將把中國人打造的歌劇帶到歌劇故鄉(xiāng)意大利,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說:“卡爾洛·費利切劇院的舞臺可以把現(xiàn)代中國人演繹歌劇的能力很好地展現(xiàn)給意大利人。對于合作前景我非常樂觀,因為今天我們簽署的備忘錄被嵌入了一個涉及更廣的(‘一帶一路’)備忘錄中。這表明兩國希望展開全方位的合作。我相信在經(jīng)貿(mào)領(lǐng)域之外,兩國文化的交流也將得到擴展。”
《馬可·波羅》取材于十三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與父親、叔父,自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往返中國的傳奇經(jīng)歷。該劇于2018年5月在廣州大劇院和北京天橋藝術(shù)中心進行了首輪演出。這部全部用中文演唱的歌劇,對于外籍演員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第二輪巡演男主角意大利男高音朱塞佩·塔拉莫說:“學習用中文演唱對我研究這部精彩的《馬可·波羅》很有幫助。通過音樂這一人類共同的語言,我們可以近距離相互照見對方。一些復雜的話題,也許在音樂這里都會變得更簡單。”
正像意大利總統(tǒng)馬塔雷拉在與習近平主席會談時所說,往來于“一帶一路”上的不僅僅是商品和貨物,還有創(chuàng)意、人才和知識。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意人文交流也會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不斷涌現(xiàn)更多新的、像歌劇《馬可·波羅》一樣的合作典范。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李金生說:“接下來就是我們要打造一臺中文版的《圖蘭朵》音樂劇。因為《圖蘭朵》也是跟中國有關(guān)的一個西方的劇目。這次我們也是非常高興請到了意大利的作曲家來。我們的計劃是準備明年5月份進行首演。這也是紀念中意建交50周年的時候,我們跟意大利的藝術(shù)上深度合作的一個案例。”
歌劇《馬可·波羅》首輪演出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