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瓶能便宜2000元?低價代購背后是陷阱
“檢察官,其實我一瓶酒都沒給他代購,代購款都被我用來買奢侈品了。”這位在社交平臺上自稱是“海歸”的時某,以代購洋酒為幌子詐騙老鄉(xiāng)30余萬元。1月4日,他被江蘇省海安市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提起公訴。
2022年2月初,時某在某社交平臺發(fā)布廣告,稱自己是日本留學生,與大學同學組建了一支專業(yè)代購團隊,有山崎18年、響21年等日本品牌威士忌待售。
同年2月底,家住海安的王先生在社交平臺上看到該廣告,酷愛收藏洋酒的他發(fā)現(xiàn)在實體店售價3000元的洋酒,找時某代購只需要1000元。面對如此大的差價,王先生動心了。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王先生發(fā)現(xiàn)兩人是東北老鄉(xiāng),便更加信任時某了,于是提出購買一瓶響21年威士忌。時某謊稱響21年威士忌已被預訂,他不能“鴿”別人,僅能出售一瓶山崎18年威士忌,王先生被時某的“誠信”打動,當即轉給時某1000元。但時某稱他剛從日本回國,需待隔離結束才能發(fā)貨,王先生信以為真。
之后,時某又表示其“代購團隊”還有10名同學即將學成歸國,如果王先生想讓他同學幫忙購買洋酒,需要先付錢,以方便同學購買。王先生先后給時某和他的“同學們”轉賬30余萬元用于訂購洋酒,可是一直到5月都沒收到貨。
其間,時某一直稱代購人員因為疫情防控滯留在上海無法將酒寄出。上海解封后,王先生一再催促時某發(fā)貨,時某稱“同學們”回到家鄉(xiāng)又被隔離了。直到這一刻,王先生才如夢方醒,趕緊報了警。2022年7月,海安警方在廈門將時某抓獲。同年12月,該案被移送至海安市檢察院審查起訴。
面對檢察官的訊問,時某交代,他在2021年回國時,曾在日本成田機場免稅店購買了3瓶洋酒,轉手就賺了6000元。初嘗甜頭的他發(fā)現(xiàn)這是一條“生財之道”,于是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廣告,等待“魚兒”上鉤。而他并沒有在日本的大學讀過書,只是在日本的燒烤店打過工,自稱“海歸”只是為了打造“高級知識分子”人設,他手頭沒有洋酒,更沒有所謂的代購渠道。至于對外宣稱的“代購團隊”“同學”,都是由他一人扮演,他通過偽造聊天記錄、開設多個微信賬號等方式騙取王先生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