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熱點新聞 >

《三體》電視?。合崎_了騰訊內容產業(yè)布局的冰山一角

11月3日,一支《三體》電視劇的預告片視頻在微信朋友圈被廣泛傳播,全片超過3分鐘,紅岸基地、幽靈倒計時、古箏行動等原著經典場景、劇情一一展現(xiàn),引起科幻迷一片沸騰。

發(fā)布這支視頻的是一個名叫“三體電視劇”的視頻號,而這個視頻號的主體是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的兩個股東分別是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與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二者分別持有95%、5%上海騰旭企鵝影視的股權。其法人代表孫忠懷是騰訊視頻的負責人,同時任企鵝影視的CEO。

另外,深圳市世紀凱旋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也正是由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與許晨曄四位騰訊的早期創(chuàng)始人組成。這一切信息,都顯示《三體》電視劇背后的主導方正是大名鼎鼎的互聯(lián)網巨頭企業(yè)騰訊,這也掀開了騰訊在內容產業(yè)布局的冰山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發(fā)布這支預告片時間,距離奈飛(Netflix)海外版《三體》的演員公布,僅僅過去五天,這頗有要與奈飛一決高下的意思。

《三體》的翻拍不容易。原著取得的成就實在太高,就連前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都是《三體》的書迷。很多資深書迷對翻拍的立場一直是“求放過《三體》,放過大劉(劉慈欣)”。可見想要達到書迷的預期,難度很大。此前孔二狗翻拍的《三體》電影上映一拖再拖,最終不了了之,更讓翻拍之路愁云密布。

好在騰訊最終將電視劇版的《三體》堅持了下來。雖然開拍也遇到了疫情等“魔幻體驗”,但預告片出爐還是意味著四年的打磨已經勝利在望。

該劇的出品方除了企鵝影視,還有三體宇宙與靈河文化聯(lián)合出品。靈河文化法人白一驄是該劇的編劇。作為《天龍八部》《老九門》《鬼吹燈》的編劇,其實力值得期待。但也有網友稱“這個編劇自帶注水”,對成片提出了擔憂。

導演楊磊,曾經是章子怡主演的故事片《茉莉花開》的副導演及剪輯師,年代劇《闖關東2》的導演,關曉彤、張若昀主演的《九州天空城》的導演,題材涉獵比較豐富,對《三體》這樣復雜的內容應該具有一定把控力。

騰訊版《三體》的編劇和導演,雖然也算圈內知名人士,但跟奈飛版本主創(chuàng)相比,確實不在一個量級。

從美國的《紙牌屋》到最近在全球熱播的《魷魚游戲》,已經證明了奈飛在國內外超強的內容制作能力。另外科幻作為美國好萊塢的拿手好戲,特效與畫面制作上都是世界翹楚,而且奈飛版《三體》還使用了火遍全球的《權力的游戲》的制作班底,其編劇和特效的能力無需多言。

從主創(chuàng)以及內容制作角度而言,騰訊版《三體》要與奈飛對壘,幾乎毫無勝算。

然而就在10月29日事情出現(xiàn)了些許變化。

這一天奈飛公布了首批演員陣容,包括曾出演《奇異博士》《復仇者聯(lián)盟3》的本尼迪克特王,出演《守望者》的約翰艾德坡,中國觀眾較熟悉的周采芹(美籍),以及多位出演《權力的游戲》的演員。

這一消息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猶如一顆炸彈,炸出一片不滿。盡管演員大牌云集,但里面卻沒有一個中國人。觀眾們擔心中國作家寫的故事,可能會被灌滿西方價值觀。

反觀騰訊版《三體》的演員,卻給觀眾吃了一顆定心丸。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的演員陣容,觀眾比較買單。即便是吐槽的網友也普遍不針對演員陣容。顯然對演員的好眼緣,是騰訊版劇作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從《三體》預告片畫質上看,頗有高質量大片感。在特效處理上,雖然也有網友提出質疑,但《三體》第一部里,原著所涉及特效場景較少,而且在《流浪地球》之后,國內科幻作品的技術手段和藝術想象力都有目共睹,加上劉慈欣本人在科學觀點上對本劇的加持,最后的成片還是值得期待的。

對此,網友紛紛打氣:“爭點氣,可別輸給奈飛胡說八道版”,“一定不能比奈飛拍得差!”

1

騰訊如何讓奈飛望塵莫及

騰訊與奈飛的《三體》翻拍之戰(zhàn)剛剛開場,終局尚不可知。

比國際用戶覆蓋范圍,比作品的全球影響力,奈飛完勝。作為曾經FAANG的一員,奈飛與蘋果、facebook、亞馬遜、谷歌齊名,是華爾街的寵兒,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騰訊的視頻業(yè)務顯然沒到這個體量。論國際影響力,騰訊視頻跟拿獎拿到手軟的奈飛,更是相去甚遠。

但比起產業(yè)鏈的長度,奈飛卻不是騰訊的對手。騰訊才是真正有能力把IP價值發(fā)揮到極致的平臺。作為科幻題材,《三體》非常適合游戲情境,傳言馬化騰曾親自聯(lián)系劉慈欣,和他探討將小說改編成游戲的問題,只可惜《三體》游戲的版權被游族網絡拿走了。

騰訊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手游商,一年的網絡游戲收入可以達到1561億元,一旦聯(lián)動起來必然爆發(fā)力驚人。劉慈欣作為騰訊的想象力構造師,未來他們在游戲領域擦出火花應是大概率事情。

不只是在后端IP開發(fā)的游戲領域,從文學IP打造,到影視制作、播出到之后的周邊開發(fā),騰訊目前已經掌握了整個內容產業(yè)鏈,并且在各個領域都初現(xiàn)霸主之勢。

2011年,為解決游戲產業(yè)創(chuàng)新乏力、產品雷同等問題,騰訊互娛部門的程武提出了“泛娛樂”的概念,將文學、影視、游戲、動漫等多元文化娛樂內容跨產業(yè)整合,拓寬騰訊的娛樂版圖。

2013年騰訊文學建立,2015年與盛大文學合并,成立閱文集團。騰訊通過閱文就拿到了50%的IP儲備,成為網文賽道的絕對領跑者。

2015年,騰訊影業(yè)、企鵝影視成立,騰訊的泛娛樂版圖正式形成。

2018年,騰訊提出“新文創(chuàng)”的內容戰(zhàn)略,即以IP構建為核心,將文學、動漫、音樂、影業(yè)、新聞資訊、長短視頻、電競、游戲等等結合,將整個產業(yè)鏈條一網打盡。游戲、文學、電競、音樂領域,騰訊各個擊破,拿下王者寶座。

長、短視頻作為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騰訊也開始迅猛發(fā)力。

2018年,閱文收購擅長影視制作的新麗傳媒(知名作品有《慶余年》《如懿傳》《我的前半生》《白鹿原》《失戀33天》《西虹市首富》等等30多部),并且不斷在影視制作的賽道上開疆拓土。

在影視制作上游,除了新麗傳媒、耀客傳媒、檸萌影業(yè)等影視制作公司,甚至連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開心麻花背后都有騰訊的投資。騰訊內容領域的疆域愈來愈大。

騰訊視頻已成為首屈一指的長視頻播放平臺。整個互聯(lián)網的版權劇集約有8826部,騰訊覆蓋了53%。國產過億的電影互聯(lián)網版權有399部,騰訊就有327部。說騰訊已經坐擁視頻內容的半壁江山,都有些謙虛了。

《三體》雖然受到一眾科幻迷的熱捧,成為騰訊視頻的年度預定之最,但它只是騰訊視頻2022年大劇片單中的一個。除了《三體》,2022年還會有《慶余年2》《贅婿2》《歡樂頌3》以及《無間》等一批優(yōu)質大劇在騰訊視頻播出,騰訊在內容上的深耕已經初顯成效。

騰訊在內容上的優(yōu)勢,或將變得越來越明顯。2021~2023年,主要長視頻平臺新增劇集覆蓋,騰訊占比46%,優(yōu)酷占比29%,愛奇藝占比21%,芒果tv占比11%。騰訊正在逐漸占領內容高地。

唯短視頻領域,騰訊屢屢受挫,成了騰訊內容域最美中不足的一點。

2

熟悉的霸主路徑和未料想的威脅

沿著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稱霸之路,騰訊視頻繪制著自己的王者版圖。

騰訊音樂一度月活躍用戶超8億,是中國音樂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它跟環(huán)球,索尼,華納,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合作,擁有全國90%的歌曲版權。離開TME,中國用戶幾乎沒有音樂可聽。

即便在被約談之后,騰訊將99%的版權歌曲跟各音樂平臺互通,但騰訊依然完勝。整個曲庫雖然有3000萬首歌,但用戶真正常聽的核心曲目只有3萬,所以只需要留下這1%,騰訊音樂就可以傲視群雄。

沿著這條路,騰訊視頻也在構建著新的影視帝國。

但影視領域想要一家獨大并不容易。首先,影視版權跟音樂版權相比價格非常昂貴,很難有人一家通吃。其次,視頻內容的重復播放率遠遠小于音樂,新內容才是“吸睛”的王道。再次,影視內容生產至今都是一門“玄學”,即便以數(shù)據分析見長的奈飛,也沒有辦法保證自己的大投入作品百分百成功。所以很難有一個平臺將內容生產市場一網打盡。

現(xiàn)在大家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好內容才是留住用戶的根。2019年,任宇昕(騰訊COO、PCG總裁)在演講中說:“熱錢逐步褪去,行業(yè)開始回歸理性,回歸內容為王的時代?!睂O忠懷(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視頻CEO)也堅定這種趨勢,“2018年之后,行業(yè)開始回歸內容的本身,唯IP、唯演員論的時代已經過去。”

從2018年整體去泡沫、2019年洗牌式調整、2020年開年的沖擊,再到2021年恢復調整,影視行業(yè)從“流量為王”向“內容為王”轉變。“做好內容”也已經沉淀成騰訊在內容領域突圍的“定海神針”。

好內容的吸金能力毋庸置疑。2019年企鵝影視、新湃傳媒聯(lián)合制作的《陳情令》,不但捧紅了頂流肖戰(zhàn)、王一博,單一個大結局超前點播就賺了一個億。今年4月騰訊視頻會員漲價,會員費最高一檔價格漲了55元,但只要有好劇就不怕用戶不買單。

只要擁有“更多的流量+更優(yōu)質的內容”,騰訊視頻就會擁有更寬的護城河和更大的話語權。

但抖音的崛起,讓騰訊視頻既定的軌道開始“節(jié)外生枝”。2021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月活用戶數(shù)6.15億,是2018年以來最低數(shù)字,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200萬人。這種勢頭也波及長視頻領域。流失用戶涌進了短視頻賽道,抖音是最大的受益者。

騰訊短視頻業(yè)務的孱弱,開始拖累長視頻領域的增長。4月15日,騰訊PCG平臺與內容事業(yè)群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組建“在線視頻BU(On-line Video Business Unit,OVB)”。OVB旗下有五大產品:騰訊視頻、微視、應用寶、騰訊體育、WeTV(騰訊視頻海外版)。

騰訊將長短視頻結合,期待激活一直不景氣的短視頻業(yè)務,利用短視頻的增量為長視頻增添活力。將它們一盤棋操作后,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一魚多吃”。未來《三體》的內容,必然是長、中、短視頻的立體分發(fā),將更多用戶留存在騰訊內容平臺。

以騰訊在長視頻賽道的版權優(yōu)勢,帶動短視頻發(fā)展,阻擊抖音的侵蝕,不是不可能,但這場流量之仗不好打。

抖音三季度的月活為6.3億人,遠高于騰訊視頻。抖音雖然包含了大量的視頻切條內容,但千萬級別的大V大都是自產內容,即便版權被切斷,它對視頻平臺的流量吞噬依然存在。而且在直播、小店打通之后,微視和抖音之間的距離已經不簡單是內容本身了。

不過整體來看,沿著深耕內容的道路奔跑,騰訊雖然不一定能在短視頻領域突圍,但在長視頻賽道遙遙領先指日可待。而且在全產業(yè)鏈上擁有眾多霸主,當這些環(huán)節(jié)被多個《三體》這個級別的IP真正跑通的時候,全產業(yè)鏈的能量就會爆發(fā)。那時候,騰訊一定會讓大眾再次震驚。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寧波銀行北京分行聯(lián)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
跨村聯(lián)建產業(yè)園 推動文旅融合規(guī)范化促...
各路豪杰搶灘氣泡水市場 各品牌誰能笑...
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 汽車零部件企業(yè)能...
我國共有4.6萬家保險經紀相關企業(yè) 保險...
核桃編程頻繁電話 短信騷擾用戶被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