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豬心臟移植患者死亡,讓人無比惋惜,人們對于死亡原因也充滿了疑問。
(資料圖)
據(jù)馬里蘭大學網站6月30日報道,經過一年的研究,著名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發(fā)表了關于本次手術的病例報告,給出了失敗原因分析的最新結論。
豬心臟從離體保存的設備中取出(圖源: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網站)
首例豬心臟移植患者2個月后死亡 柳葉刀公布失敗原因
7月2日,綜合極目新聞、環(huán)球科技報道,2022年1月,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的醫(yī)師進行了世界首例轉基因豬心移植手術,一名57歲的馬里蘭州男子接受“基因編輯豬心臟移植手術”。
據(jù)新華社此前報道,該名男子之所以接受全球首例經基因改造的豬心臟移植手術,是因為他臥床不起、靠機器維持生命,不適合接受人類心臟移植手術。馬里蘭大學醫(yī)學中心在獲得美國監(jiān)管機構緊急授權以及病患同意后,為他植入豬心臟。
經基因改造的豬由位于弗吉尼亞州的生物科技企業(yè)雷維維科爾公司提供。
在移植后的最初幾周內,男子沒有出現(xiàn)急性排斥反應的跡象。但在移植發(fā)生的2個月后,男子突然因心力衰竭離世。
左為主刀醫(yī)師,右為接受移植的患者(圖源:馬里蘭大學醫(yī)學中心)
從那以后,移植手術團隊就對手術后患者心力衰竭的原因進行研究。馬里蘭大學醫(yī)學院外科學教授、心臟異種移植項目主任穆罕默德·毛希丁、豬心臟移植手術醫(yī)生巴特利·格里菲思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據(jù)《柳葉刀》發(fā)布的這項新研究證實,可能有多種原因疊加導致了患者的心力衰竭。
首先,患者廣泛的內皮損傷,表明存在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颊咴谝浦睬敖】禒顩r不佳,導致他的免疫系統(tǒng)嚴重受損,這也限制了移植臨床前研究中使用的有效抗排斥方案的使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因此,患者的器官可能更容易受到免疫系統(tǒng)產生的抗體的排斥。
然后,患者在移植后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一種含有抗體的藥物)也可能導致心肌細胞受損。在移植后的第二個月,患者接受了兩次注射,以幫助預防感染,也可能引發(fā)對豬心的免疫激活反應。
最后,這項新研究認為,異種移植豬心臟中可能存在豬巨細胞病毒/豬玫瑰疹病毒(PCMV/PRV)的潛伏病毒,這可能導致移植功能障礙。在患者減少抗病毒治療方案后,病毒可能被激活,可能引發(fā)了導致細胞損傷的炎癥反應。然而,沒有證據(jù)表明該病毒感染了患者或擴散到心臟以外的器官。
此前,2022年6月22日,醫(yī)學雜志《NEJM》首次發(fā)布世界首例豬心移植患者研究結果,認為患者心臟尸檢結果與典型的異種移植排斥不符。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2022年5月4日報道,認為其死亡原因可能是所移植的豬心中存在病毒。
格里菲思表示:“我們希望下一位患者不僅能夠通過移植存活更長時間,而且能夠恢復正常生活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p>
全球移植器官嚴重短缺 科學家決定改變策略
全球首例豬心臟移植手術盡管最后以失敗結束,但仍打開了人們對各類器官移植的遐想。
據(jù)新華社去年的一篇報道提到,美國2021年實施的器官移植手術超過4.1萬例,創(chuàng)下紀錄,其中心臟移植手術約3800例。然而,器官供需缺口巨大。美國全國器官等候名單人數(shù)超過10.6萬,每年數(shù)以千計病人因等不到器官而死亡。
另據(jù)上海文匯報此前報道,“心臟移植的難點主要就是在心臟移植的供體短缺,這個情況與大量的需要接受心臟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矛盾?!鄙虾=煌ù髮W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副院長、心臟外科專家趙強教授由美國這則病例分析說到器官短缺的問題,“目前,全球移植器官嚴重短缺,每天都有人在等待中離世。在我國,每年的晚期心衰患者多達150萬人,但真正能接受移植的病人約在500人到600人左右?!?/p>
趙強教授稱,心臟移植從手術技術上來說,基本已沒有任何難度,手術成功率在95%以上,手術后一年的存活率高達94-95%。我國的第一例、同時也是亞洲首例心臟移植手術是1978年在瑞金醫(yī)院完成的,此后,心臟移植在中國不斷開展,也有移植后患者存活20年以上的報道。
所以,歸根結底的問題是,心臟哪里來?“為了解決移植器官短缺的困境,科學家們將視線轉向了動物器官?!壁w強教授稱。
醫(yī)學界一直對異種器官移植充滿興趣,相關試驗可以追溯至17世紀。早期研究集中于從靈長類動物那里獲得器官,近年來關注點轉移到豬。
異種器官移植大多失敗,原因在于受體迅速排異。植入上述男子體內的豬心臟來自經基因改造的豬,這也是在此次豬心報道中提到的基因改造計劃??茖W家移除豬體內會引起快速排異反應的基因,并添入人類基因以便人體更好地接納豬器官。
“排異”是器官移植工程都需要面對的難關。簡言之,人體免疫系統(tǒng)可能對外來的組織或器官產生排斥反應,這種反應結果可大可小,嚴重的就會帶來致命后果。科學家之所以要對豬進行基因改造,主要就是為了抑制這些排斥反應,避免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去攻擊來自豬的心臟。
“豬的心臟和人類心臟的大小是接近的,但從物種起源角度來說,它和人類相差較遠,因而人畜共患的疾病也比較少,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家可以將豬的基因表達剪切掉,將人的基因轉移到豬的心臟中,這樣,豬的心臟移植入人體之后,排異反應就會減少?!壁w強教授分析。
趙強教授還談到,豬可以快速繁殖,所以醫(yī)生選擇豬作為一種供體的異種來源還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移植技術發(fā)展的頂峰,以心臟移植為例,還是用患者自身的細胞通過實驗室培養(yǎng)制造出一個人造的、有血有肉的心臟,這樣的心臟從倫理上、理論上、技術上來說都是完美的供體。從基因組學和免疫技術上來說,我國緊跟國際前沿,也在不懈探索?!壁w強教授說。
轉基因的器官移植到底是為人類造福,還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這還需要倫理問題、法律法規(guī)方面不斷討論、完善。為了讓生命不在等待中死去,人類“改造”器官的歷史還要更長,總體上來說,失敗更多,但沒有阻止科學家在挫折中一次次開啟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