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關于行動派的三種誤解

文|《中國企業(yè)家》記者 何伊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

今年是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舉辦的第二十個年頭,我們尋找25位“行動派”。他們所代表的精神,以及所釋放的能量,在今天格外值得尊重與愛護。

一個年會能堅持20年在媒體界算是奇跡,這背后是綿長而堅實的價值觀,即堅信“國力的較量在于企業(yè),企業(yè)的較量在于企業(yè)家,企業(yè)家的較量在于企業(yè)家精神”。過去二十年來,企業(yè)家群體日漸成熟,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不僅是創(chuàng)造了巨大財富,還包括對商業(yè)文明的不懈思考,以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求實探索。恰如米蘭·昆德拉所說:“在時間的亂山碎石中流過,兩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將流向沃野還是沙漠。”我們一直在記錄并參與中國企業(yè)家精神溪流的走向。

真正的企業(yè)家,永遠都是行動派,永遠無法享受“躺平”。 2022年,國際國內宏觀環(huán)境都出現了超預期變化,各種不確定性疊加,成為“行動派”不僅是意愿,更是能力。“志當存高遠,行不外平實”,有了高妙的“志”,就不會覺得靈魂受委屈,內心深處總有一種生長的力量;有了踏實的行,就能在果敢與謹慎之間找到平衡,在穿越周期和追求回報之間找到交集。

“行動派”企業(yè)家也都是普通的肉身,并不比其他人更堅強,只是學會了如何與脆弱共處。當多數人把背上的石頭視為負擔,他們想的是如何將它放下變?yōu)閴|腳石。當前新航向已經清晰,新征途即將開啟,正需要更多的“行動派”將藍圖建設為現實。

何為行動派?11月,在與泉州企業(yè)家一次座談中,一位商會負責人總結了閩南商人的三個特質。第一個是廣為人知的“愛拼才會贏”,銳意進取,敢沖敢闖,敢為人先;第二個是“輸人不輸陣”,商海沉浮,難免有失誤,甚至有失敗,可團隊不散,人心不亂,不下牌桌,進退有序;第三個是“輸贏都笑笑”,今天賺了,也就笑一笑,不要太高興,明天虧了本也不要太悲哀,笑一笑就過去了,很豁達。

“愛拼才會贏”是對起點的覺悟,“輸人不輸陣”是對過程的覺悟,“輸贏都笑笑”是對終局的覺悟,實際上,這三種覺悟并非是閩南商人的專利,在所有“行動派”企業(yè)家身上都有所投射。

它們投射為寧德時代在今年斥940億元重金,國內外瘋狂“掃貨”,拿下多處鋰礦和鎳礦,加速布局上游的礦產資源;投射為王傳福宣布將停售燃油車,全面轉向新能源汽車;投射為任正非喊出“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投射為雷軍造車雖然起步晚,依然要加速進入全球前五;投射為周云杰繼續(xù)推動海爾的管理革命,并擴展能力圈,加入工業(yè)互聯網開源建設體系;投射為俞敏洪在漫長黑暗的轉型隧道中,終于靠直播打進了一束光。

對于行動派,容易產生三種誤解。首先 行動不是盲動,并非做加法,一路狂奔才算是行動,行動是選擇與放棄的藝術。任正非從追求規(guī)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邊緣業(yè)務全線收縮和關閉,保證度過未來三年的危機。劉強東要對員工和高管待遇進行“一升一降”,職位越高薪資降得越多,同時逐步把外包員工轉化為已收購的德邦自己員工,確保外包員工也能享受自有員工五險一金待遇。這些動作不僅是為了削減成本,有效配置資源,而且能夠強健企業(yè)體質。

但對“行動”還是“盲動”要慎貼標簽,拉開一定的時距才能判斷。正威國際集團位列《2022廣東企業(yè)500強》榜單第一名,被稱為“世界銅王”。創(chuàng)始人王文銀的思考慣性是將危機視為公司擴張收購的機遇,過去兩年多時間里,其新增員工達到8000人。而2020年4月份疫情趨于平穩(wěn)時,海底撈觀察到店鋪好找、房租優(yōu)惠條件多,也想抓住機遇擴張,但為2021年的巨虧埋下伏筆。正威固然值得欽佩,海底撈是否完全就錯了?或者對這種因企業(yè)家精神特質中冒險特質而犯的錯誤又應如何評價?

再者, 行動不是割裂的、孤立的一個個“行為”,而是歷經周期考驗后的系統(tǒng)性反應。行動派并不信仰“風口論”,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影響時勢。2022年有亮眼表現的企業(yè)家中,有四位都與汽車行業(yè)相關,曾毓群、王傳福、李書福與李斌,固然是得益于汽車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百年變局,但這些公司都不是因風而起,只是比機會快半步,并曾因此付出過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代價。

另一個例子是聯想集團,全球PC出貨量下行的2022年,它依然不斷刷新成績單,其在11月17日發(fā)布的2023財年中報,已成為過去15年來最高中期業(yè)績水平。楊元慶曾告訴我們,能打贏這一仗,得益于過去近40年構建的基礎,能夠面對變化做出正確反應。集團在歷史上也經歷了波峰浪谷,最終靠著自身的韌性慢慢走了出來。

最后, 行動既是一道數學題,也是一道語文題,不僅需要周密計算與詳實數據,也需要直覺與勇氣。張維迎先生在新作《重新理解企業(yè)家精神》一書中,曾談到企業(yè)家決策不是科學決策,他認為經濟學與管理學中所講的決策,是科學決策,而不是企業(yè)家決策,企業(yè)家決策是基于直覺、想象力和判斷,同樣的數據,不同人有不同想象力與判斷,選擇會很不同,換言之,有標準答案的決策都不是企業(yè)家決策。這一觀點,在企業(yè)界中已經得到了反復驗證。

2017年,萬達創(chuàng)始人王健林進入至暗時刻,突遭“股債雙殺”,被證監(jiān)會排查授信風險,身負6000億債務火燒眉毛,身家30天縮水近半。為了緩解流動危機,王健林接連拋售旗下酒店和文旅項目,還放棄大量海外資產。公司年會上,硬漢如他也不禁紅了眼眶。到了2022年,地產界一地雞毛,王健林卻已斷臂求生,并完成了休整。布局醫(yī)療、汽車銷售等業(yè)態(tài),從“投資蓋樓”的重資產運營,轉向以商業(yè)管理與服務能力為主導的輕資產運營,還開始“抄底”商業(yè)地產。王健林進退之間,想必也參考了大量數據分析和調研報告,可最后做決策那一刻,必然還是要在企業(yè)家精神驅動下來完成風險評估。

恰如《教父》中的經典臺詞:“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庇^察2022年的行動派,會發(fā)現他們都是基于對本質有了深刻理解才“行動”,是知行合一的踐行者,在知中行,在行中知,形成正向循環(huán)。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關于行動派的三種誤解
水滴公司Q3營收7.72億元,凈利潤1.7億元...
圖森未來與納威司達結束雙方合作開發(fā)自...
天天快資訊丨深交所要求機器人說明取得S...
當前時訊:一縣長喊話打工游子:有錢沒...
當前熱訊:惠譽再次下調對全球明年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