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產經 >

中企出海招聘成風潮,人才憑什么跟你回國?

1682億,雙十一當天,中國人民用勤勞的雙手與飛速運轉的頭腦共同貢獻了這個數字,再次打破世界紀錄。距離美國的年度瘋狂購物日“黑五”及Cyber Monday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不過,1682億已經是去年全美國這兩天總銷售額的兩倍。世界已經無法再忽視中國這個巨大、且仍在蓬勃發(fā)展的市場。

與此同時,傳統(tǒng)中國企業(yè)在積極轉型,來自中國的互聯網故事也時時刷爆網絡,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正在擴大引才的范圍,而硅谷、西雅圖等高科技人才聚集區(qū)域,正是他們最重視的目的地之一。

對這些地區(qū)的海外華人來說,眼前是一趟高速前進的列車,每一刻都像是最后一次“上車”的機會;背后是安逸平實的中產階級生活,在可預見的未來里絕不會有重大變故。

去還是留?

中企出海招聘成風,靠“前景”而非“錢景”吸引人才

10月末的硅谷。天氣已經轉涼,接近200名青年求職者來到了位于硅谷南部山景城的Computer History Museum(計算機歷史博物館),不少人穿著單薄的職業(yè)裝。這所博物館里存放著美國計算機行業(yè)過去七十年來飛速發(fā)展的歷史,包括世界上第一臺大型計算機、普通人拎起來都頗感吃力的早期手提電腦等等。

但幾乎沒有人停下來看看。

他們的目的地是博物館二層,在那里,ofo、泰康等中國企業(yè)的高管在進行宣講。ofo的“賣點”是急速擴張、硅谷文化、鋪天蓋地的小黃車以及智能化未來;泰康這樣的大型保險金融集團,則沉穩(wěn)道出走過二十一年,搭建起一個專業(yè)化大健康產業(yè)與生態(tài)體系的經驗與愿景。

ofo首席產品官Michelle Chen在向華人求職者演講

在硅谷中國人扎堆的活動中,已經很少能看到這么多全神貫注的觀眾了。“雖然離開得很久了,但是看到ofo的視頻放出來,還是很為祖國現在的發(fā)展而激動。”一位求職者對鈦媒體說道。

泰康保險集團是一家涵蓋保險、資管、醫(yī)養(yǎng)業(yè)務的保險金融服務集團,正在轉型科技驅動、服務升級,“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打造萬人IT隊伍,本次招聘人數上不封頂。”泰康首席人力資源官苗力對鈦媒體說到。

雖然求賢若渴,但苗力表示不會通過盲目炒高薪資的方式來吸引求職者,“我們公司的特點就是長期、穩(wěn)健、創(chuàng)新,不追求短期利益”。泰康多位高管具有海外背景,在公司平均工作年份超過15年,她認為這是有開放的文化以及市場化運營機制,能夠與海外人才很好磨合的一個證明。

ofo的首席產品官Michelle Chen則表示,ofo更希望候選人理解的是,“去中國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基本上很少看到真正是通過高薪來挖人的。”

領英中國解決方案與服務負責人王歡對鈦媒體說,“一般我們看到的都是(offer與當下薪水)持平。事實上,求職者考慮的往往也是自己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是不是在中國會有更好的機會。”

比如小公司中,海歸技術人才往往能獲得領導一個團隊的機會,迅速發(fā)展中的企業(yè)在未來上市或被收購等可能性,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不過在對求職者的采訪中,在Google AI部門工作了三年的秦先生對鈦媒體表示,他的兩位朋友,剛剛因為拿到了顯著更高的薪水而選擇回國。“我本人倒是對這點并不在乎,其實從個人方面來說,國內的空氣環(huán)境更讓我憂心。”他說考慮到霧霾原因,就算回國,也會避開北京,考慮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

他所在的AI行業(yè)是中國企業(yè)出海最渴求的人才方向之一。根據領英提供的數據,在人工智能、AR/VR、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企業(yè)的海外招聘需求最強,“這些領域是美國還有一些領先技術優(yōu)勢的,一般的軟件工程師,中國其實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源儲備了。”王歡說道。在領英中國今年的海外招聘活動中,提供普通前端或后端工程師職位的公司僅占10%以下。

兩大難題:人才在哪兒?憑什么跟你回國?

需求大歸大,過去幾年,吸引人才歸國這件事并非一帆風順。

在硅谷、西雅圖等多個區(qū)域,每年都有各大工程師組織、華人創(chuàng)投組織提供的歸國機會,包括地區(qū)政府的招商引才、大型國企和私企的中國區(qū)招聘等等。一位在灣區(qū)每年協(xié)助組織數次此類活動的知情人向鈦媒體表示,活動“往往看的人多,真正有歸國意愿的人少”。

一方面,這些活動往往由當地松散的華人組織承辦,觸達的受眾比較分散;另一方面,一些以地區(qū)為主題的招聘會往往限制了歸國人才的興趣,僅僅是幫助在當地政府的政績上添一筆。

“對于大部分企業(yè)來說,他們對海外人才的情況并不了解,也不知道什么因素能夠吸引這些人才。再一個他們對于針對華人的海外招聘渠道并不熟悉,很難自己接觸到合適的候選人。”王歡表示,領英結合運營多年的數據優(yōu)勢,能夠分析目標地區(qū)的人人才畫像、特征、趨勢及流動情況,來幫助企業(yè)制定引才策略。

領英從2016年初開始為中國企業(yè)提供海外招聘服務,通過人才數據洞察、社交招聘和雇主品牌幫助企業(yè)吸引高端海外人才,同時也舉辦了數十場海外招聘線下活動,上文中的硅谷場就是其中之一,參與公司除了ofo與泰康以外,還包括歌爾股份、陽光保險、恒昌。

雖然有了一定的針對性解決方案,不過參與者大多是較為成熟或者發(fā)展較快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大部分中小型中國企業(yè)在海外招聘時仍舊面臨著著種種困難。

而那些已經回流的海外人才,也可能在國內企業(yè)遭遇“水土不服”的情況。

比如高薪聘請回來的硅谷人才,在公司內卻沒有合適的任務及平臺,對公司來說壓力倍增、投入產出比不高,對于人才本身來說事業(yè)發(fā)展也停滯了。

“這些人才怎么適應國內企業(yè)的文化,國內的企業(yè)怎么打造一個優(yōu)秀的雇主品牌、給海外人才提供發(fā)揮能力的機會,其實都是很需要解決的問題。”王歡表示。

首先是要‘放下’。

對于海歸人才本身來說,已經歸國六年、如今在泰康集團擔任首席信息官的劉大為提出了兩點,“忘掉你是從美國、日本回來的以及原來的一些標簽,用謙虛的態(tài)度、真正的同理心去理解這個市場,結合自己的經歷,把這些(經歷)變成真正對這個市場有價值的東西。”

其次則是要在新的市場也證明自己的能力。

當時他在一家海外公司的臺灣分公司做到了VP級別,選擇回國后,在泰康擔任首席信息官時,他沒有“安插”任何一個自己熟悉的下屬,而是徹底融入了泰康團隊,在這個新的團隊中通過具體的工作最終證明了自己。

“當然,前提還是要真正認可這個你歸國目標公司的商業(yè)模式、使命和公司文化。”讓他最終選擇回國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過去的美國總公司僅僅在乎臺灣市場的銷售額,而泰康的董事長陳東升卻用自己在商業(yè)上的夢想、對國家的情懷打動了他。

歸國潮新趨勢:年輕化、區(qū)域擴大

劉大為的經驗其實對于過去的大部分海歸都有一定借鑒意義——以前考慮回國的,大部分都是在美國已經有了一定經驗積累,觸摸到異國天花板的中層人才。

不過從今年的數據看來,海外人才歸國潮不僅在持續(xù)增強,而且有著向更多年齡群體擴散的趨勢。

根據領英提供的數據,35-44歲的美國海歸人數在過去7年間翻了兩倍。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聯合發(fā)布的《2017中國海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報告》數據顯示,超過50%的海歸人員出生與90年與95年之間,42.3%的海歸人員為80后。

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美國的移民政策近期也比較緊縮,兩相結合,這個海外人才回流潮可能還會繼續(xù)增強。

除此之外,人才回流的區(qū)域也有擴大趨勢。領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70%的海歸去的是北上廣深。到了2016年上半年,只有50%的海歸人才目的地是北上廣深。在二線城市里面,像杭州、成都、南京,都對海外人才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二線城市的招商引才條件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一線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也在推波助瀾。

以杭州為例,這幾年杭州政府及下屬各轄區(qū)都出臺了不少引才策略,其中下沙區(qū)的政策優(yōu)惠程度是最高的之一,海外歸國創(chuàng)業(yè)者可以拿到近千萬的政府資金,除了資金扶持以外,還對住房、子女就業(yè)方面出臺了相應政策。在杭州的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內,已經有超過700名國家和省千人計劃人才。

還有一個很難忽視的問題——中國這一代的獨生子女家庭形態(tài)。

“在我身邊的朋友里,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工程師,回國的人的理由基本只有兩個,回去創(chuàng)業(yè),或者為了家庭。”一位工作四年半的蘋果工程師對鈦媒體說道。

在去年CGC調查的海歸人員中,有70%都是獨生子女。而歸國因素中,有70.6%的受訪者選擇了“方便與家人團聚”,63%選擇了“情感與文化”因素。

中國社會老齡化逐漸加劇,忍不住擔憂逐漸老去的父母、希望能在身邊照顧,這一代青年人在做出重要職業(yè)選擇時,也許很難單純地考慮事業(yè)與個人意愿。

最新動態(tài)
相關文章
IT之家專訪:Office 365微助理對話場景創(chuàng)新
新macOS系統(tǒng)曝大漏洞:無需密碼即可解鎖電腦
從騰訊“吃雞”談起,聊一聊馬化騰的網...
中國人17個月換一次手機,日本人26個月
僅憑身份證就能貸款上萬,專門針對年輕...
原金立總裁盧偉冰確認離職,成立新公司...
?